关于县发改局等五个部门工作情况的评议意见

  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五个评议工作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明查暗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县医保局等五个部门开展了工作评议。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试行办法、监督公开试行办法等规定,现将评议情况向社会公开:

  2022年以来,县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履行职责,在推进重大规划编制、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成效明显,为实现全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全国总实力百强县市排名进位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但在前瞻性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谋划储备、项目前期和建设监管、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问题短板。主体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

  1.对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规划研究需要加强,特别是针对我县GDP迈上千亿大关后,如何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保障和平台支撑等方面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可持续发展动能,要结合“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前瞻性研究,尽快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2.重点项目谋划储备有待加强,在抽水蓄能电站、清溪水库、东方日升、旗滨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开工后,后续重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要逐步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国家、省、市重大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科学系统谋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3.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还存在社会面发动不够广泛、充分,征集渠道和形式比较单一;候选项目储备库尚未有效建立,运行机制不完善;项目建议线索梳理、论证、转化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化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及时完善政府关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办法,切实提高项目征集质量。

  4.粮食收购入库方式有待改进,有代表和群众反映粮食收购入库程序繁琐,每户售粮时间平均在40分钟左右,售粮高峰期农户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要及时研究科学有效措施,简化收购程序,提高粮食收购入库的效率,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022年以来,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和法规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在新一轮“三区三线”划定中,城镇开发边界扩展系数位列全市第一,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争取用地空间。探索推行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推进“交房即”“竣工即发证”“交地即发证”新模式,服务民生工作有亮点。但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领域违法问题整治、规划保障等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问题短板。主体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

  1.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有待改进。由于部分村庄规划编制滞后、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村民宅基地审批难,群众反映较强烈,要坚持问题导向,抓紧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保障村民群众合法合理的建房需求。

  2.部分国土“三调”数据瑕疵需要调整纠正。如有些长期闲置的宅基地和倒塌的老房子,在“三调”后变成了耕地,甚至是永农,图实不符,要通过永农储备区优化、永农保护红线调整以及其他有效办法,及时予以纠正或调整。

  3.中小企业用地保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我县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因用地制约导致不少增资扩产项目无法落地,社会反映强烈,要抓紧进行专题研究,想方设法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用地保障。

  4.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工作有待加强。全县批而未用土地存量规模仍然偏大,要加大盘活处置力度,加快形成有效供给,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5.村留地开发力度有待加大。全县未开发利用村留地数量较多,部分地块几经调整仍未覆盖用地指标,部分地块政策处理不够有力,要在全面摸清村留地家底基础上,逐一明确各地块用地性质和后续开发利用方向,加大政策处理和招商开发力度。

  2022年以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攻坚克难、实干争先”工作理念,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在全省首创校园食材“阳光配送”云管理系统,在全市首创“人大代表议食安”机制、率先完成农贸市场生鲜灯专项整治、开展“商事登记+公正”一件事办理,连续两年荣获省、市考核综合优秀。但在“统一大市场”建设、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问题短板。主体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

  1.菜市场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原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建成的10个菜市场,目前仅完成南门菜市场、车河菜市场和竹口菜市场建设,进度还不够快。特别是随着城市中心向北扩展,桃源等城市新区的居民对菜市场需求呼声慢慢的升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菜市场建设规划,进一步快速推进菜市场建设。

  2.“生鲜灯”整治成果需进一步巩固,去年我县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贸市场的“生鲜灯”更换,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但近期有群众反映,个别商户存在整改后重新安装“生鲜灯”问题,要逐步加大整治力度,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3.特定种类设备监管工作有待加强,我县叉车、电梯等特种设备量大面广,近年来电梯困人事件偶有发生,叉车使用管理还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风险隐患风险。要坚持警示教育与隐患排查整改并行,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管。

  4.打击非法“会议营销”力度有待加大,近期一些农村地区频繁出现针对老年人的会议营销活动,以“讲座”“体验馆”等形式,虚假宣传推介销售高价食品、保健品等,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要加强对非法“会议营销”活动的排摸调查,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5.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待健全,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广大市场主体对市场准入、专利申请、标准建设等法律政策信息服务需求也慢慢地加强。要逐步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相关措施,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充分的发挥好知识产权协会作用,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指导。

  2022年以来,县统计局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开展统计调查,逐步的提升统计质量,加强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较好发挥了统计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统计普法、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短板。主体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

  1.统计普法工作有待加强,《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对依法统计的思想认识普遍不足,支持配合的主动性不强,要通过“线上+线下”“内部+外部”“执法+指导”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加强统计普法宣传,让广大企事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熟悉了解统计法律和法规和统计工作要求,更好地支持配合统计工作,保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上报统计资料。

  2.乡镇(街道)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非专业人员多,并且人员变动频繁,难以有效开展对所属企业的统计业务指导服务,要逐步重视和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对新上岗统计人员要组织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专题业务培训和指导,真正打造一支会统计、能调查、善分析的专业统计人员队伍,夯实统计工作基层基础。

  3.对企业统计人员培训指导力度有待加大,规限上企业统计人员大多数是由财务专员兼职,依法统计意识不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并且人员流动频率较高,很难保证上报数据质量,要根据行业特点,定期开展分类培训指导,确保企业统计人员在各项统计工作中会统计、能胜任。

  2022年以来,县医保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在推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长期护理险试点等工作中成效明显,获评全省医保系统成绩突出单位、全省医疗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等。但在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医保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中还有一定的问题短板。主体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

  1.落实医保控费政策力度有待加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年度费用总和超过医保部门核定数。要层层压实医保控费责任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逐步提升医疗机构、医生精准把握和落实医保控费政策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水平。同时,要逐步优化完善基金支付、医疗救助等政策,实现医保、医疗机构、患者三方共赢。

  2.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完善,群众反映个别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存在让患者挂床住院、将自费项目套用普通疾病进行报销等方式违规套取医保费用现象。要逐步完善举报投诉处置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协同有关部门强化执法,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不断的提高医保基金监管效能。

  3.当前我县医保基金收入趋缓、支出增加,收支平衡压力增大。要未雨绸缪,及早研究相关应对措施,确保医保基金持续良性运行。

  4.医保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力量配备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一线人;医保业务办理权限虽然已延伸到乡镇(街道),但乡镇(街道)尚未有效承接开展。要重视解决医保部门人员紧缺问题,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整合人员力量,探索设立区域性基层医保业务办理站点,为企业和群众就近提供便捷服务。

  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以上五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做了满意度测评。参加测评的对象为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工委负责人,各乡镇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各评议工作调研组组成人员,以及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共发出测评票72张,其中有效票72张,测评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