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最多!相城8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

  项目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陆慕高中南,全线公里,其中主线公里,支线公里。项目利用BIM技术,在三维建模、碰撞检测、施工进度模拟等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并通过施工现场各类监测传感器与智能监控数据的实时联通,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结合二维码技术,使得关键部品部件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智能化,为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位于渭塘镇北雪泾路以东、凤阳路以北、澄阳路以西,总建筑面积约为26.7万平方米。项目围绕智能建造运管平台为核心打造智能建造体系,强化工程物联网应用价值,打造人机共建工业化施工场景,以“一平台六推进”的体系推动智能建造的应用,在BIM数字一体化设计、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交付与智慧运维等六大场景着重发力,打通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工程建设智能化全产业链,在节省本金、缩短工期、精简人员、优化构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位于黄桥街道西滨河以东、兴元路以北,总建筑面积为135141.81㎡。以“一平台六专项”为工作主线,结合现场全产业链区域,充分体现了中亿丰对“建造-制造-智造”融合发展的策略的深入落实,以及智能建造全产业链的发展优势,项目建成后致力成为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业基地,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样板区、现代高端制造服务业新高地。

  数据要素产业园(B地块)项目-1#科研办公,2#科研办公,3#科研办公(含配套),4#数字展厅,5#开闭所,6#地库

  项目位于苏州市高铁新城慧意街南、相城大道东,总建筑面积13.06万㎡。项目采用全周期“六阶段”智能建造管理平台,依托公司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及智能施工电梯、钢结构焊接机器人、ALC墙板安装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所有数据集成于平台统一管理,做到前期设计“数字化”,构件生产“自动化”,现场施工“智能化”。项目将实现全地块绿建二星级、装配式一星级,其中一栋建筑为装配式三星级。

  项目位于元和街道娄北路以东、苏站路以北,总建筑面积193648.93 ㎡。项目进行智能施工管理,通过数字设计、产业互联网、智慧施工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做多元化的分析管控,建立BIM项目管理平台,开展预先制作的构件智能化生产及质量可追溯管理,应用智能施工和测量机器人、智能施工电梯、5G无人塔吊等智能装备,搭建智慧交付运营、智能项目管理平台。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产业园(西片区)-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北地块)项目-1#楼、2#楼、3#楼、4#楼、5#楼、6#楼、地下车库工程

  项目位于高铁新城相城大道以西、花木城路以北,总建筑面积为15.01万㎡。项目借助BIM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设计问题检查,通过深化设计选择最优方案、节省本金。智慧工地平台利用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移动技术,实现工地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使用建筑机器人、智能电梯进行实施工程作业,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项目位于相城区望亭镇巨华路南、庙港河以东,占地面积约98.4亩,总建筑面积为158610.32平方米。项目以“一平台六专项”为主线,展示了BIM数字一体化设计、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业、精密仪器、新材料、机器人制造等产业。

  数据要素产业园(C地块)项目-1#科研办公(含配套),2#科研办公(含配套),3#科研办公(含配套),4#垃圾房,5#开闭所,6#地库

  项目位于苏州市高铁新城慧意街以南、吴路隧道西,总建筑面积12.24万㎡。项目采用全周期“六阶段”智能建造管理平台,依托公司钢结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及智能施工电梯、钢结构焊接机器人、ALC墙板安装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将所有数据集成于平台统一管理,做到前期设计“数字化”,构件生产“自动化”,现场施工“智能化”。项目将实现全地块绿建二星级、装配式一星级。

  下一步,区住建局将加强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整合,强化场景-产品适配,全方面推进并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在工程建设项目“应用尽用”,推动实现全域皆场景,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