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建造“三大行动”赋能新时代“好房子”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房子为目标,将智能建造试点与“好房子”建设一体推进,有力促进“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加速催生具有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以优化资源为基,强化政策机制引领。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改革,列入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实施意见改革项目清单,有效促进生产要素科学配置、技术工法创新突破、行业产业深度转型。今年9月,联合省科技厅出台《关于快速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学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将智能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建筑业发展全过程。10月,组建浙江省智能建造专家委员会,强化智能建造技术支撑。出台浙江省稳定房地产“十条”举措,在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优化功能设计、加强质量上的问题治理等方面树立导向,从“好房子”供给侧牵引智能建造向上发展。
以提质扩面为要,狠抓试点先行示范。坚持温州、嘉兴、台州3个试点城市打“头阵”,杭州、宁波、绍兴等建筑强市紧跟其后,辐射带动全省智能建造提质扩面。加大智能建造实践力度,3月印发《关于开展浙江省智能建造试点参评项目(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89个省级试点参评项目,每季度上报试点工作成效。鼓励更多企业先行先试,9月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15家企业被评为省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并纳入信用评价加分项。通过征集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案例、召开项目观摩会、举办技术研讨班等方式,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助推行业换挡提速。
以降本增效为重,力推施工设备更新。2023年年底,印发《浙江省智能建造技术装备应用目录(第一版)》,总结推广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智能建造设备装备6大类26项智能建造技术,测量机器人、内外墙施工机器人、楼地面施工机器人、钢筋捆扎机等一批成熟的智能装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坚持“实用为先、成本为要”,将发展智能建造与推动建筑施工设备更新有机结合,5月召开全省智能建造试点暨建筑施工智能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大力推广智能施工升降机经验做法。以台州为例,将智能施工升降机使用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加分项和智能建造示范项目评分体系,目前有500多台智能施工升降机在工地使用、占比将近50%,对比传统施工升降机每台减少相关成本5万元/年。
聚力数字化设计,严把“好房子”源头关。印发《浙江省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实施建筑师统筹协调工作导则》《浙江省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导则》,进一步强化设计端技术支撑。举办全省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竞赛,给获奖个人授予“浙江金蓝领”称号,激发了科技练兵热情。台州成立BIM中心,统一提供施工模拟、工程量计算等信息,有效实现开源节流。嘉兴出台《关于逐步加强全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有力促进了BIM正向设计,目前,嘉兴大型甲级设计院应用BIM技术的项目达到15%,通过BIM优化的项目超过50%。
聚力智能化施工,严把“好房子”建造关。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绿色实施工程技术等“建筑业10项新技术”,今年已验收新技术示范工程62项。迭代全省一体化“浙里建”平台,拓展工程图纸在线管理、工程质量协同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建筑起重机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建设价格风险控制等应用场景,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宁波整合各类数字化系统,打造“建筑业一张图”平台,建立“1+N”(1图展示、N个场景)功能架构,实现数据共通共融共享。嘉兴研发建筑业智慧监管云平台,汇集工地远程视频、扬尘实时监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等现场信息,统计分析企业、人员、项目、信用等云端数据,推动施工项目线上线下全覆盖监管。
聚力系统化监管,严把“好房子”质量关。扎实推进浙江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房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系统”,搭建招标文件分析、评标专家管理、代理机构信用评估、合同履约跟踪等模块,贯通全流程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守牢“好房子”第一道关口。嘉兴推广“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应用,实现生产端、交货端、检验端数据闭环,对异常数据来进行分析预警,全面推行“电子合格证”,以“治未病”之举保障混凝土质量。台州研发“智能建造综合管理平台”,串联智慧生产、智能施工、数字运维等环节,并联政府、企业、项目等各方数据,质量安全系数明显提升,助力“好房子”建设。
瞄准“产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支持试点城市和建筑强市打造全产业链总部基地和研发基地,助推产业布局从“零散点状”向“系统链式”转变。台州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智能建造产业园,通过给足优惠政策、引进优质项目、支持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部品部件生产、高端装备研发等智能建造上下游企业向心集聚。大力培育建筑业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主动对接省经济信息化厅,优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切实给公司能够带来实惠。2023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专精特新企业27家,实现历史性突破。
联动“建造+制造”,实现双向协同发展。深度联动高端制造业,聚焦起重机械、钢筋捆扎、楼板打孔等“危、繁、脏、重”场景,通过支持企业研发、试点项目应用、宣传推广产品等一系列手段,有力推动智能施工装备更新换代。以台州为例,充分深挖非公有制企业潜力,在成功研发打孔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发回弹机器人,并联合浙江大学共同开发ArchiGPT(赢技数字孪生引擎)软件,利用二维图纸自动生成管综BIM模型和支吊架点位数据,供机器人定位使用,以“机器代人”新路径建设新时代“好房子”。
坚持“培育+引入”,锻造专业人才团队。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多所高校开设智能建造课程,培养智能建造专业人才。温州深化“智能建造装备+产业工人”路径,形成250多个智能建造班组,孵化出集装备租售、人员培训、设备维修于一体的3个智能建造服务平台。台州开展“500精英”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并对引进智能装备创业创新团队的企业给予200万~2000万元奖励,已有2家企业共获资助1000余万元。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开展智能建造提质扩面三年行动,加大智能建造在建筑业上下游产业的实践应用,打造覆盖设计、生产、施工、计价、运维等各方面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加速形成建筑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栋新时代“好房子”中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文绿融合:城市保护与更新工程实践》新书发布暨面向城市更新的学科专业教育研讨会举办。
为助力无锡市灵活就业人员改善居住条件,满足灵活就业人员实际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性、互助性,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中心”)于2024年3月开始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作出进一步探索实践。
近日,从北京市海淀区两会上获悉,2025年,海淀区计划挖潜新建停车位8000个,比2024年提升60%,提供错时共享车位2500个。
根据规定,在2024年5月18日前已经发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近日,全国第一批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评估工作第二期评估结果公布,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中心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全力开展人员搜救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各方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全力开展西藏定日县地震大救援
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受伤或死亡,大量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格外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实施工程的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